中國教育報系列評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并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戰略部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并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戰略部署,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這一高瞻遠矚的堅定論斷,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确定了基調,起到了舉旗定向的重大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第一條,并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寫入黨章。從全局性和普遍性來看,堅持黨對國家事務和社會的宏觀領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寶貴經驗和最為強大的發展動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教育事業作為其中的一個局部,自然應當服從大局,服從于黨的全面領導和主導方向。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既是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标。從教育實踐來看,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最寶貴、最重要的經驗,關乎教育事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大問題。隻有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才能把握好我國教育的正确發展方向,這也是我們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的最大政治優勢。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必須增強“四個意識”。這不僅是對全體黨員幹部的要求,也是貫徹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黨組織,要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要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必須堅定“四個自信”。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重任。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需要各級黨委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教育是關系每一個家庭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級黨委要把教育事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保障教育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人民群衆的教育滿意度。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全面加強大中小學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推進高校院系、中小學、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黨組織建設,努力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這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各級黨委、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黨組織都必須緊緊抓實、抓好。要精心培養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隊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确保人才強國戰略和教育現代化事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貢獻。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歸根結底就是立德樹人。要完成好這一根本任務,需要理清思路、花大力氣、下真功夫。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提出了明确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通過教育立德樹人,培養大量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強調立德樹人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
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強學生“四個自信”,引導學生立志為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奮鬥。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以愛國主義為精神底色,教育引導學生愛國愛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讓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要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曆練學生的擔當、奮鬥精神,培育學生志存高遠境界和自強不息人生态度。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
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關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将其全面落到實處。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标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标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标來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堅持素質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斷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群體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築牢立德樹人的基石。隻有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讓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才能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就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作出全方位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适應、同人民群衆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這一重要論斷,縱覽全局,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我們必須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高度,加深對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這一重大戰略的認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将建設教育強國作為基礎工程。
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興則民族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教育投入是基礎。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并日益成為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指标。近年來,按照黨中央要求,公共财政優先保障教育,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4%以上,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在此基礎上,我國教育事業得以全面發展,教育公平狀況不斷改善,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從國際可比數據看,我國教育普及程度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是抓手。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二要辦好網絡教育、繼續教育。三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同時繼續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通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推進教育公平,解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實現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拿出實際行動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實際行動倡導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闆,中國教育發生了曆史性變革,取得了曆史性成就,中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與此同時,各級黨委和政府多年來一直都在積極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建設優先投入,人才優先引進,困難優先解決,典型優先宣傳,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與結構。近年來,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加快提升,13億多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
新時代賦予中國教育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今天,我們正在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縱深推進教育改革,我們責無旁貸、使命在肩。放眼未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不動搖。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大力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源源不斷地釋放教育紅利,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教育必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中強調,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一重要論斷指出了新時代教育事業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隻有政治方向正确,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回顧我國教育發展的光輝曆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創建和發展新民主主義教育,探索和實踐社會主義教育的基礎上,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績。最為根本的,就是堅持了正确的辦學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教育體系更趨完備,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不斷提高。實踐表明,我國教育已經站在新的起點,隻有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打造特色鮮明的中國教育事業,才能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思想來指引。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又體現了中國國情;既繼承了我國教育優良傳統,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改革發展“九個堅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原則。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準确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立德樹人,要做到“六個下功夫”,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就是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我們必須将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肩負時代重任,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要求必須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辦學的全過程,這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報告“八個明确”中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因此,我們要切實落實總書記的要求,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好“四個服務”,把教育改革納入各級黨委的議事日程,抓好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心培養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隊伍。
新時代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實踐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真抓實幹、開拓進取,勇于奉獻、敢于擔當,用我們的辛勤努力迎接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明天。
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五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培養更多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離不開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決心、信心與行動。這一重要論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表現了深刻的理論自覺,也體現了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堅定自信。
中華民族有着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基礎上形成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知行統一等一系列教育理念,不僅對我國教育發展有着重要影響,而且對世界現代教育發展具有啟迪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經驗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教育發展的魅力,展現了中國教育的堅定自信。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重要論述,背靠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腳踏中國教育的現實問題,面向未來,提供了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現代化之路。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養人才。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複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于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高校建設時一再強調,要認真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但更關鍵的還是堅持中國特色、紮根中國大地。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獨特的優勢制度,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教育現代化之路。我們必須根植于中國曆史和現實的土壤中,接受着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滋養,一切從實際出發,繼承而不守舊、借鑒而不照搬、領跑而不追随。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公平為基本要求、以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現代化之路。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解答好中國教育現實難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也面臨一些挑戰。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求解中國教育面臨的現實難題,切實解決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立足中國教育發展實際,以促進公平為關鍵,不斷縮小教育差距;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龍頭,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以管辦評分離為重點,不斷改革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就是要瞄準“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化教育目标,攻堅“深水區”、啃下“硬骨頭”,追趕并引領世界一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足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吸收世界各國有益的辦學經驗,中國的教育必将迎來更輝煌的明天,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堅實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經驗,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南針,是執政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治國理政理念和方略在教育中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
“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教育确立的基本屬性。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為了人民的發展。發展教育必須把人民群衆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作為奮鬥目标。教育優先發展,就是要把教育放到人民利益的首要位置,在解決所有問題中首先解決民生問題,在民生問題中首先解決人民的受教育問題。教育發展要得到人民認可,要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強烈的對多樣、特色、優質教育的需求,要經得起曆史檢驗,适應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必須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教育經費要堅持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堅持精準施策,關愛留守兒童、随遷子女、經濟困難學生,健全資助制度,實施教育精準脫貧,提升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待遇。推動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着力提升農村教育質量,普及高中教育與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促進高等教育内涵發展;加強校企合作、産教融合,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等,為人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必須高度重視教師在教育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教師是關鍵。教師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是立教之本與興教之源,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力量。要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任何教育公平、教育質量問題的解決,最終都要落實在學生身上。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标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标來學。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必須高度重視人民群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種獲得感體現在一個個家庭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滿足家庭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期待。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強烈的對多樣、特色、優質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約因素。要讓人民在教育上有獲得感,就要解決教育為人民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急人民群衆之所急,想人民群衆之所想,認真解決好當前在人民群衆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實實在在地為人民群衆的教育排憂解難。要統籌協調好不同資源支持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唯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視教育為民生之基,把教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才能把教育發展成果普惠于全體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将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過程,更是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教育強國之路。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
——七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這一重要論斷,既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在實踐中的重要經驗總結,又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創新是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推動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就是對新時代新形勢下更高遠的曆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的及時呼應,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對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持續響應,不僅是中華民族複興的力量源泉,也是教育自身提升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就是要改革評價導向機制,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滿足人民群衆不斷增長的對高水平高質量教育需求,促進各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自覺追求教育内涵發展與質量提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便有了更為具體、系統的生動實踐。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凡是不利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讓那些針對學生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教育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等,真正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的主流。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就是要激活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創新,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辦好高質量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無論是談高質量還是講高水平,都是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的。當今時代,虛拟現實将在多媒體與計算機教學後重新改造人們的學習方式;慕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将變革日常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将為國内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教育資源外教師資不足、地域移動不便作出積極改善。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将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創新,發揮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體系。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要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培養更多适應高質量發展的各類人才。我們要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用系統的思維認識改革、用普遍聯系的觀念設計改革、用統籌兼顧的方法推進改革,進一步優化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經費投入體制、考試招生及就業制度等,系統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構建起一套促進發展、支持創新、引領未來的基礎性教育制度體系,不斷優化教育體系和成長成才通道。
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各級各類教育需要不斷探索頂層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新路徑,才能築牢建設教育強國這個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已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民族複興的助推器,更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隻有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才能使我國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
——八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論斷,是對我國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再上新台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當前,我們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對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實踐證明,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赢得未來。曆史告訴我們,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都必須将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求教育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古往今來,按照政治要求培養人才是每個國家的教育使命。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方向目标。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必須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立足基本國情,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守教育規律,就是結合中國實際需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在中國教育發展的曆史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努力探索并遵循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實現了從窮國辦大教育向大國辦強教育的曆史性轉變,正在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新的曆史性跨越。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必須以人民為中心、造福人民為目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讓每一個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要義。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适應教育領域主要矛盾的變化,充分激發全面推進教育發展的活力,更快滿足受教育者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要,讓13億人民享有适合自己的優質教育,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邁上新時代的征程,偉大夢想召喚我們持續奮鬥,砥砺前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的航船,是“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朝陽。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中國夢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奮鬥中成為現實。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九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他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斷,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對教師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新定位,強調了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對于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教師承擔着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曆史使命,肩負着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黨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教師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将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而且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我們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要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我國曆來有尊師重教之傳統,在曆史長河中源源不斷湧現出過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昭示着中華民族的希望和傳承。随着經濟和社會發展,教育傳統不斷受到挑戰,這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教師責任感和榮譽感的塑造,尤其要通過更好的制度設計讓教師執着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教師的榮譽感與責任感兩者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尤其是教師的榮譽感對其責任感的生成、維持和強化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激發廣大教師群體的榮譽感,将是提升新時代教師工作質量和靈魂的重要之舉。教師不能隻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成為學生的引路人。讓更多從業者從“教書匠”模式成為“大先生”,打造教師職業的榮譽體系、賦予教師更多榮譽感是重中之重。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就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隻有三個地位得到實實在在提高,教師才能成為人人羨慕和尊重的職業。在新的形勢下,随着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提高三個地位,尤其要重視教育投入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還要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别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标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要深化教師管理領域的綜合改革。認真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一方面創新和規範中小學教師編制配備,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在現有編制總量内,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采取同工同酬等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和職業吸引力;另一方面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深入推進縣域内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更好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潛心立德樹人,是廣大教師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進入新時代,更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深化教師管理領域的綜合改革,切實提高教師的收入待遇,全面提升教師社會地位,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讓教師隊伍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力量。